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湘西传统手工艺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湘西传统手工艺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湘西古酒叫什么酒?
湘泉酒
湘泉酒之历史渊源悠久。
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浪迹沅澧时,曾以此酒歌骚风物;清嘉庆年间苗民起义首领吴八月也曾以此酒犒劳三军。
不过那时并不叫“湘泉酒”,到1***6年才正式定名的湘泉酒,是继承和发展了千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土家族和苗、***民的酿酒技艺传统,融进了现代酿酒科技而发扬光大的。
1. 湘西古酒是一种特定地区生产的酒。
2. 湘西古酒之所以被称为古酒,是因为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酿造工艺。
它是在湖南省湘西地区酿造的一种传统白酒,***用当地特有的酿造方法和原料,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陈酿而成。
湘西古酒的酿造工艺独特,传承了古代的酿酒技术,因此得名古酒。
3. 湘西古酒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,因其历史悠久、工艺独特而备受人们喜爱。
它不仅是湖南地区的特色酒品,也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同时,湘西古酒也是湖南省的一张名片,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湘西酿酒历史久远,有两种古老的赞名酒曾经名噪一时。多部史书记载,古代湘西土苗人民喜好一种名为“钓藤酒”的饮料。饮用方式奇异,众人围着酒瓮直接用钓藤(或竹管)吮吸,也有以鼻饮者。“钓藤酒”是湘西人在重大日子的宴请酒,呷酒最大乐趣在于欢聚群酌,乘兴对歌。“钓藤酒”又称溪峒砸酒,有近两千年历史,后来这个习俗不知为何失传。
湘西还有一种以荆芥酿造的名酒叫“土司峒酒”。有书写道 “酒赤如双投法,曲以荆芥各香等物,色清黄,味咧,曰峒酒 外贩得善价”。明清时期作为一种地方酿造,备受社会关注,至少飘香几百年,民国期悄然淡去,原由同样神秘莫测。
湘西职业技术学院的王牌专业?
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类示范专业点:民族服装与服饰(扎染)、民族传统技艺
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***(2015—2018 年)认定骨干专业:服装与服饰设计、旅游管理、民族传统技艺
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:畜牧兽医
湖南省教学改革专业:畜牧兽医、旅游管理
省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:会计电算化
州级精品专业:电子商务、旅游管理
学院特色专业:旅游管理
湘西土家鱼怎么做?
土家族吃的“红曲鱼”是长沙红曲鱼(扎鱼)(湘江红曲鱼),做法: 一. 首先将鱼(青.草.鲤.边都可)整理好洗净后,抹上食盐, 二, 将抹上食盐的鱼挂起风吹三,四天,待鱼体表面水分已干时,把鱼切成段或坨, 三, 将红曲和白酒混合后,将鱼块放到液体中, 四. 将粘有液体(红曲)的鱼块,放入干净的(无水)做泡***的瓦坛中, 五, 密封坛口,半年后吃时随取. 典故: 明代高濂所撰《遵生八笺》中“湖广鲊法”条,最早介绍了湖南人腌渍鱼肉时掺以红曲。明、清两代,湖南、湖北辖于同一行省“湖广”,高氏为明万历(1573-1619)年间人,特别以地区为题,可见当时只有两湖有这一鲊法。但以红曲作鲊,清末以前却仅见于湘西地区,且以苗族、土家族为主,清光绪(1875-1908)《永定乡土志》记载今张家界一带鲊鱼:“每冬月由澧水下游***买作鲊,以盐、矾腌藏,入红曲……谓之红鱼。”其中缘由,与战乱有关。以明末张献忠之乱为例,据计六奇《明季南略》载,1644年春张率部入湖南掠杀,“遂尽掳湖南船只居民,自夷陵(沅江)挽舟入川”。以致滨湖地区杳无人迹,而被掳之民“舟中乏粮,饥死大半”。继踵其后,更有清军入湘大***,作鲊一技由此失传。此一技艺能在湘西保留下来,是因为那里地势险阻,幸免于兵燹之灾。至20世纪初,滨湖常德、沅江等渔区仿照生产,运销长沙、湘潭、武汉等地,这一鲊法才得以蔓延开来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湘西传统手工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湘西传统手工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psgkw.com/post/1130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