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传统手工工艺大全图片制作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传统手工工艺大全图片制作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传统花灯制作步骤?
制作过程主要分7道工序
一、 选竹
选竹也是考验制灯人眼力和经验的关键,不同花灯需要不同的竹子。一般会选3年以上的竹子,青绿色最好是竹节上其有灰黑斑的,秋季***伐,***下来的竹子还有竹节,在破竹前,还需把“节锋”削平。
二、 破竹
把粗的一端直立,用刀从上端直劈下来,劈竹讲究手稳不能偏移,有经验的手艺人一旦劈歪也能马上纠正过来,熟练以后,一般能够一刀劈到底,两片竹子宽窄一样,正如成语所释“势如破竹”,就是眼快、手稳,一刀成功。
1、将手工纸对折。
2、将纸切成条,切记不要剪断手工纸。
3、展开纸,将两个边缘粘合在一起。
5、切下圆圈,将其粘贴到灯笼的底座上。
6、在花灯内装上小灯泡或小蜡烛,加上手把。
1、剪裁出长方形的卡纸,长边的长度应稍大于纸杯杯口周长;左右留边,然后把中间部分纵向等间距画线、划开。
2、拿出两个纸杯子,将靠底部部分剪去后合在一起,中间用有年味的彩色纸包起来。
3、然后将前面做好的卡纸卷到纸杯上,中间形成拱形效果。
4、拿出***纸张,剪出流苏,粘贴到灯笼底部。最后再用卡纸做出挂绳,粘贴到灯笼顶部,一个漂亮的元宵节灯笼就制作完成了。
传统制砖流程大致有六个步骤?
1. 取土。烧砖用的土壤取自地表下二尺深的古土壤,这层土壤的颜色略深于地表土,它形成于大约八万至十二万年前。当时,地球气候温暖湿润,丰富的生物作用使这时期形成的土壤柔和而有粘性,是烧制砖瓦的上佳材料。
2. 挖掘出来的粘土,在经过长达半年左右的露天堆积过程中,让阳光照射、雪雨冻蚀,使其内部分解松化,再经过手工粉碎、过筛,只留下细密的纯土。
3. 将纯土加水滋润,然后反复和炼,或使牛力踩踏,使其变成稠泥,人力翻泥和炼大致要5到6遍,这一工序对最后砖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4. 将泥土翻填进木制的制坯模中,压实后,用铁线弓刮去多余的泥,而成坯形。制坯之前,要在木模下的地下洒一层细沙,以防泥与地面粘连。
5. 脱模后的砖坯要放置背阳处阴干,以防曝晒使砖坏出现裂纹和变形。
6. 待砖坯完全干燥后(大约一至二个月),便入窑烧制,这个过程是整个制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,一般的砖质使用煤炭作燃料,而密实度更高的滤浆砖则用麦草、松枝等慢慢缓烧。
1,泡土,往粘土上面浇水,用水把粘土浸泡透;
2,和泥,要通过充分搅拌,让土的粘性达到最大,要达到含水率适中,(过去没有搅拌机,全要人工作业)。
3,打坯,把泥团外圈滚满沙,装进坯斗内,(坯斗是做砖的模具),断到凉坯场倒出来;
4,上架,是一种干燥坯的流程;
5,装窑,就是把干燥好的土坯码在窑里边;
三大染织工艺?
人类对自我装饰的历史古已有之,历史考古中常有发掘到染过色的饰物、器皿。中国有着悠久的印染历史,形成了以绞缬、夹缬和蜡缬为代表的三大传统印染工艺。
绞缬
又名撮缬、撮晕缬,在民间通常称之为"撮花" ,是一种把布料的局部进行扎结、防止局部染色而形成预期花纹的印染方法。
它的操作顺序是先把布料上的某些部分用针线穿缝或结扎起来,防止它染色。这样经印染处理,最后布料上就出现了由深而浅、具有晕渲效果的花纹。
夹缬
是一种镂空型版双面防染印花技术。将织物夹持于镂空版之间加以紧固,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,刻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让布料染色,被夹紧的部分则保留本色。
夹缬,其历史可上溯至东汉时期。古汉语里的"缬"字,(音xié)专指在丝织品上印染出图案花样。顾名思义,夹缬便是利用雕板在绸绵等物上夹染出预定的效果。
《辞源》释: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,用二木版雕刻同样花纹,以绢布对折,夹入此二版,然后在雕空处染色,成为对称花纹,其印花所成的锦、绢等丝织物叫夹缬。
蜡缬
蜡缬就是蜡染;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统手工工艺大全图片制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传统手工工艺大全图片制作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psgkw.com/post/16911.html